这承诺,因错位而荒谬
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一篇文字:
点击浏览
尽管文字写的煽情,但终究遮掩不住那个渴望自己仍然享受特权的——与原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软埋》和章诒和相同的别样乡愿。
【如果没有后来的那场战争,曾为“少爷”的他们,一定不会是湖南大山里的农民;如果没有后来的那场战争,爸爸一定不会郁积那么多的委屈,而早早离开人世。】
反攻大陆以后的授田凭据成为了永久的画饼充饥。
那位接受国民党军官嘱托而恪守诺言的老人,因愚忠而显得那么可怜和荒谬。而帮助老人回家的却是将他效忠多年主人赶到台湾的我党领导下的志愿者,而这一切的倒错令人扼腕又觉得吊诡。
老人信守承诺的精神因安置在了一个为私利而发号施令的国军身上而失去了意义,他的故事在与为民族忠烈世代守坟人面前,显得多么可笑和可悲?
而潘世荣老人的故事却至今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来源《军事纪实》
时任四野152师454团战士的刘芬和谷振忠,在参加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大小小百余场战斗后,参加了广西的剿匪战役。
当时,广西各地的国民党残余武装,纠合地方恶霸、惯匪,挑动群众和人民政府对立,匪患遍及城乡。解放军的到来,打响了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剿匪战役,让当地百姓看到了希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潘世荣和两位解放军战士相识,并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一次剿匪中,刘芬、谷振忠及战友们被土匪围攻,壮烈牺牲。潘世荣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遗体找回,将两位烈士安葬,并开始为两位烈士守墓,他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到两位烈士的亲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潘世荣老人已经离世,心愿变成了遗愿,他的小儿子潘正辉担负起了守墓人的责任,并继续寻找着烈士亲人。
68年,时间长得足够遗忘一个人、一个名字,忘却彼此之间曾经发生的故事,但对于在广西南宁武鸣县的潘家来说,68年,他们却一直将两位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解放军烈士的名字烙印在心头,始终不曾忘怀。
岁月变迁,时代更迭,潘家两代人接力为烈士守墓,并一直四处寻找烈士后人。
如今谷振忠烈士亲人已经找到,但是刘芬烈士的亲人依旧没有消息。在当年广西剿匪的战场上,像刘芬一样至今没能找到后人的烈士还有很多,我们也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寻找这些烈士的亲属、后人。
68年前,英烈们用生命换来如今的国泰民安。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潘家有不少人都追随了解放军先辈的足迹,除了潘正辉本人,他的4个哥哥都选择了从军报国。这一个善良的家庭,用时间诠释着坚守的含义和那个不能忘记的誓言。
同样是战士对首长的深情厚谊,我们的志愿兵老战士对首长的那份情谊更加感人至深:
八旬老兵寻找抗美援朝战场救他两次命的排长
六十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了我的首长。
您还记得吗?一个炮弹打过来,您趴到他身上掩护他。
应该的,战友之间救死扶伤,应该的。